鼻涕顏色藏玄機,中醫教你從鼻涕看健康
鼻涕顏色的中醫辨證意義
根據現代中醫理論,鼻涕的顏色不僅反映了外感邪氣的性質與病程進展,更與臟腑功能、氣血津液運化密切相關。不同顏色的鼻涕,對應不同的外感邪氣與臟腑失調,對臨床辨證施治具有重要參考價值。

透明無色鼻涕
- 中醫理論:「肺主宣發肅降,通調水道」,正常情況下,肺氣宣發,津液布散,鼻涕應為少量透明無色。若大量流出,多見於「風寒束表」或「肺氣失宣」,如感冒初期、過敏性鼻炎。此時邪氣尚淺,正氣未傷,屬「表證」。
- 相關臟腑:肺與鼻竅相通,肺氣不足或腎陽虛亦可致清涕不止。腎為「水之源」,腎虛則水液不化,亦見清涕不斷3。
乳白色鼻涕
- 中醫理論:乳白色鼻涕多為「寒濕」或「痰濕」內蘊。寒邪束表,肺氣失宣,津液凝聚為痰,鼻涕呈乳白色或白色稠厚,屬「寒濕困表」或「脾虛生痰」。
- 相關臟腑:脾為生痰之源,肺為貯痰之器。脾虛運化失常,水濕不化,痰濕上泛於鼻。
黃色、綠色鼻涕
- 中醫理論:鼻涕由白轉黃、黃轉綠,乃「風熱犯肺」、「熱毒蘊結」之象。火熱邪氣鬱結,煉津為痰,故鼻涕色黃質稠,甚至轉為綠色,提示熱毒較重,病邪由表入裡,屬「裏證」。
- 相關臟腑:肺熱、膽熱、胃熱均可導致黃綠稠鼻涕。若見於慢性鼻炎、鼻竇炎,多屬「濕熱內蘊」。
紅色、粉紅色、褐色鼻涕
- 中醫理論:鼻涕帶血,多為「肺熱傷絡」、「燥熱傷津」,熱邪熾盛,損傷鼻腔絡脈,或因用力擤鼻導致血溢於涕。若出血時間長,鼻涕呈褐色,屬「瘀血阻絡」。
- 相關臟腑:肺主皮毛,肺熱、陰虛火旺、燥熱傷津皆可見血涕。
黑色鼻涕
- 中醫理論:黑色鼻涕為「熱毒極盛」或「瘀血內阻」之象,常見於長期吸入煙塵、污染物,或真菌感染。此為「熱邪入裡化毒」、「陰血受損」之證,屬重症表現。
- 相關臟腑:肺主氣,惡熱、燥邪、毒邪傷及肺絡,氣血運行不暢,痰涕色黑。
綜合辨證與治療思路
- 六淫外邪: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為致病主因,鼻涕顏色變化反映邪氣性質與正邪鬥爭階段。
- 臟腑相關:肺主鼻,脾為生痰之源,腎為水液之本,三者失調皆可影響鼻涕性狀。
- 氣血津液:鼻涕為津液所化,氣虛、血瘀、津液失調均影響鼻涕生成與排出。
中醫強調「辨證論治」,鼻涕顏色變化是辨識外感邪氣性質與病勢進展的重要依據。臨床上,醫者應結合鼻涕顏色、質地及伴隨症狀,全面分析病機,選擇相應治法,促進患者康復。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中醫的資訊和知識,快點來與我們的兔醫師聊聊天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