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液有泡泡、怪味、奇怪顏色?從尿液看健康
尿液是人體代謝產物之一,其性質能夠反映身體多項生理及病理狀態。觀察尿液的顏色、氣味、透明度、尿量及排尿頻率,對於早期發現潛在健康問題具有重要臨床價值。
健康尿液的標準特徵
- 顏色:正常尿液呈淡黃色至稻草色,且色澤透明,顯示水分攝取充足,代謝產物濃度適中。
- 氣味:略帶尿素氣味,無明顯異常臭味或甜味。
- 透明度:應為清澈透明,無混濁或明顯沉澱。
- 尿量:每日總尿量約為1000至2000毫升,視個人液體攝入與生理狀態而異。
- 排尿頻率:一般每2小時排尿一次,日間6至8次,夜間0至1次;長者夜尿2次如能再入睡亦屬正常。

尿液組成與顏色變化
尿液約95%為水分,5%為代謝產物,包括尿素、尿酸、肌酸酐、鈉、鉀、氨、鎂及部分鈣、磷等結晶體。若出現血球、蛋白質等異常成分,常提示泌尿系統疾病。
- 顏色異常:尿色加深、變紅、變白或混濁,需警惕感染、出血或其他系統性疾病。
- 氣味異常:如出現明顯甜味,應警覺糖尿病等代謝異常。
- 排尿頻率及尿量改變:可能與腎臟、膀胱或內分泌系統相關疾病有關。
常見尿液異常原因
臨床表現 |
可能原因 |
尿色偏黃: |
水分攝取不足、泌尿系統感染、服用特定藥物或補充劑、食物色素、肝膽疾病等 |
尿液混濁: |
泌尿系統感染、結石、蛋白尿、脂肪尿 |
尿中帶血: |
泌尿道感染、結石、腫瘤、外傷 |
尿量過多/過少: |
糖尿病、腎功能異常、脫水、急慢性腎炎等 |
排尿困難、頻尿: |
前列腺疾病、膀胱功能障礙、感染 |
中醫角度的辨證論治
中醫將尿液異常視為診斷體內臟腑功能失調的重要依據。常見辨證包括:
- 尿量增多:多見於腎陽虛、消渴證,治以溫陽利水或滋陰生津。
- 尿量減少:多因津液虧耗或水腫,治以清熱利尿或養陰生津。
- 尿頻:可見於濕熱下注、腎氣虛損,分別予以清熱利濕或溫補腎陽。
- 尿色異常:如清長多屬寒證,短黃多屬熱證,尿血則需辨別熱傷血絡或脾不統血。
- 排尿困難、澀痛:多屬膀胱濕熱,治以清熱通淋。
若發現尿液顏色、氣味、尿量或排尿頻率出現異常,應回顧近期飲食、藥物使用及生活作息。如異常持續不退,建議及早就醫,接受專業診斷及治療。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中醫的資訊和知識,快點來與我們的兔醫師聊聊天吧。